js3845金沙线路

刘复兴、董昕怡:论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构
日期:2023.12.07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战略指向,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亟须构建科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文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为目标,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教育强国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思想内容,在比较研究国际组织教育评估体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教育评估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民教育指标体系、终身教育指标体系、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教育投入与保障指标体系、中国特色指标体系五个方面出发,为新时代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强国;指标体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

一、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设及其意义

(一)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关键地位。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与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两个重大战略目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可以解决新时代人的现代化问题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建构科学的、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指标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是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目标长远的过程,复杂性强、因素繁多,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战略部署。指标作为政策工具,其开发与应用是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反映过去和当下发展水平与状态的灵敏器,同时是未来发展的导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新的时代,是科技水平快速发展、多元文化共存、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以往的教育政策和指标体系指导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服务制造业大国需要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现阶段,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建设世界工程,又要建设创新强国。要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就要重新针对教育强国要求开展指标体系建构。教育强国指标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指标体系,是评估和衡量我国是否达到教育强国水平的标准和工具。

(三)充分认识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设对实现教育强国的意义

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构与推进教育强国的高质量发展直接相关。相较于以往的教育评估标准,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将原有的评估标准进行创新和提高,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维度出发囊括更多方面,以此满足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标准新要求新需要。一是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构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为国家、各地区和各组织机构指明发展方向。二是科学合理的教育强国指标体系是评价新时代教育发展水平的量化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直接参考数据,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和补充。三是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构可以激励教育部门积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加快教育发展步伐,促进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激励督导作用。四是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构放眼教育世界发展水平,可以更有效地评估我国教育发展的国际水平,在全球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进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二、建设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建设教育强国。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强国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一)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价值作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强国建设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具有战略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基础工程四组关键词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价值。“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破解了教育强国的关键秘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如何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设教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给出关键秘钥:“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掌握了关键秘钥,就能成功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大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三)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把教育的根本问题与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紧密相联,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对党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于如何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二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以情怀砥砺思想,以真理启智人心,讲出理论深度,发挥思政课的关键作用;三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这是新时代培养人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

(四)指明了教育强国的目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路径,将其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条主线,以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和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要发挥好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教育强国,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卯住基点,抓住龙头,打造生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教育理论创新成果。

(五)强调了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提出三项具体任务,一是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需求赋予人才价值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合理利用人口资源,着重培养三类人才,战略性推动人才培养,以人才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聚天下英才以用之,在国际上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

(六)明确了教育强国的推进动力

改革创新是教育强国的推进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我国教育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教育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教育改革前进一步,教育改革不断前进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新时代如何推进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是抓住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抓住核心要点,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三是抓住指挥棒,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四是抓住重要载体,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五是抓住新的赛道,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七)重申了教育强国的开放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个国家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要顺应世界发展需要,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密切的交流互动促进全人类的沟通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方面指明新时代教育开放的重点。一是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大策略,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全球事务参与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八)突出了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

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②习近平总书记从加强教师地位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两个方面对强师建设提出要求。

(九)彰显了教育强国的实施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③同时,积极发挥家校社的联动作用,“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三、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对教育现代化及教育强国指标的研究及借鉴

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教育现代化评估问题,并且形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各国际组织分别制定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最具代表性的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等。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使用多个教育指标体系评估成员国和其他参与国家的教育系统,包括基础教育评估(PISA)、教师工作评估(TALIS)、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成人技能评估(PIAAC)和创业精神指标方案(Entrepreneurship Indicators Programme),被认为是目前国际社会对教育从投入到产出进行描述和评价最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一是OECD的评估体系内容丰富,涉及多个方面,评估内容全面。以Education at a Glance为例,其包括五项一级指标:教育机构产出,跨国学习的影响,教育财力和人力投资,教育准入、参与和进步,学习环境和学校组织⑤。OECD的教育指标体系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其提供了深入的教育数据、比较分析和政策建议,帮助相关国家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能力,并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是OECD近年来开展了新的教育评估项目,包括PIAAC专门对成年人的基本技能水平进行测评,纵向延长了教育评估的维度。三是OECD对其教育指标进行及时更新,不断将新的指标纳入评估体系,新纳入指标的类型通常反映了当时国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保证其时效性。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稳定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评估监测报告单一、评估公开数据较少,缺乏统一性、持续性。OECD的教育评估指标对我国教育强国指标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此外,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实现全民终身学习,对成年人受教育水平的评估是监测终身学习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的教育指标评估体系更加广泛,包括教育发展指标、教育数据统计、教育检测报告,等等。UNESCO的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全面关注教育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有助于各国对教育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改进。UNESCO还提供了国际比较平台,有助于各国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此外,UNESCO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关注成人的终身学习和识字情况,促进终身学习的实现。UNESCO的教育指标评估体系旨在推动全球教育的普及、公平、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逻辑上的统一性、结构严谨、直观性强等特点。

教育强国的目标路径是建设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视强师建设。UNESCO的教育指标评估体系指标全面,包括入学率、性别平等、教育支出、教育质量、学生流失率、学生入学率和教师数量等,更加关注教育的可及性和质量指标,专注评估教育系统的普及程度、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同时,强调教育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人权和社会正义等领域的关联,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和指导,以此促进教育的整体提升和社会进步,对我国教育强国指标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三)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体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学校教育指标、教育支出指标、教育质量指标、教育参与度指标以及教育效能指标。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着重关注教育对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其指标体系通常注重与经济相关的指标,包括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教育质量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等等。二是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涉及对教育资源的效能和教育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估。包括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教育系统的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这种关注效能和效率的特色有助于提高教育系统的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三是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注重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

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我国具体国情基础上和时代发展条件下进行的,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强国。世界银行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为中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世界银行的评估体系强调数据驱动,提倡用定量的方法评估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为中国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基于国情制定和改进自身的教育评估指标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其他教育强国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各教育强国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均反映该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其多元、立体的教育评估体系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一是采用多元评估方式。例如,芬兰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在考试之外通过项目作业、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估,考核形式和内容多样。二是在学术成绩之外,对学生的参与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日本除有全国统一的中学毕业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外,还在学校内部自主进行评估和教师评价,做到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估;又如,美国、新加坡等国重视学生间的相互评价,鼓励学生对团队内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再如,新加坡专门设有综合的学生评价系统。三是通过评估体系鼓励教师成为终身教育的践行者,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例如,新加坡的教师评估体系“Enh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EPMS)涵盖教师的教学能力、行政水平、领导力、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全面的教师综合能力评估体系;又如,日本鼓励课堂观摩,给教师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以此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建构新时代教育强国指标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建构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并非是将各项指标随意排列组合,而是基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评估中国教育系统的发展和整体实力,制定新的评估和衡量标准,助力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我国的教育强国指标体系要在考量中国教育系统各层面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党和国家发展需要,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和政策需求,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进行全面创新,以中国特色为基础,确保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和战略性。

(一)国民教育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而且突显了我国对教育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教育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整体协调学习资源的配置,提供全面、均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全民教育的普及和国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一是要从纵向和横向延长和拓宽教育评估的覆盖面。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国民教育体系,教育评估要全面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与成人教育。二是要创新国民教育评估指标,放眼全球发展水平和高度建设国民教育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各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教育评估指标方面不断创新,在已有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评估指标,以此应对未来的挑战。例如,自2018年开始,OECD在PISA评估中加入对学生“全球胜任力”的测试,该测试旨在衡量学生如何分析和理解与全球事务相关的问题。“全球胜任力”新评估指标的加入将促进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培养未来可以置身世界舞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具有追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大胸怀的跨文化人才。我国应考虑及时更新评估方式和评估指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三是要突出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在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均衡性,尤其是突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指标。四是面向新时代产生的新需要新问题,要有反映这些新需要新问题的新指标,例如,0-3岁托育教育的指标、大学与高中衔接的指标、高等教育公平的指标、教育数字化转型指标,等等。

(二)终身教育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强国,建设“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不仅要保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广泛覆盖,而且要确保全民在各个阶段都能接受教育,建设终身教育指标体系。一是健全成人教育和学习评估体系。在当前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变得尤为重要,成人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尚未有健全的成人教育评估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合国终身学习研究所(UIL)每三年发布一次《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报告》,汇总全球范围内关于成人学习和教育的趋势和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为推进终身学习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关于终身教育的指标体系,包括成人教育参与率指标、成人教育学习结果及结业证书认证情况指标、学习环境和课程内容评估指标,为新时代我国终身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借鉴。国际组织对终身教育的呼吁主要体现在对各国扫盲成果的评估,测评“成人识字率”指标。目前,中国的文盲率已降至较低水平,成人识字率走在世界前列,但还要增加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新兴扫盲指标,包括数字扫盲、文化扫盲等方面的指标。二是终身教育指标体系的建构要与国民教育体系紧密衔接。在全面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并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5+1”终身教育体系。要有反映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相互衔接的指标,包括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连续性指标、终身学习资源可达性指标、学习成果的认证情况指标,等等。三是平衡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的关系,加强各类教育之间的连接与联系,确保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相关指标均包含在终身教育指标体系中。鼓励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开展合作,提供更全面和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例如,可以考虑引入“学校—社区合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让社区成为学校的延伸。四是要有与数字化教育相匹配的体系要素,例如,数字技能普及率指标、数字化学习平台使用率指标、数字教育资源访问性指标以及学生在线协作能力评估指标,等等。五是建构职普融通、灵活多元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升级,要有反映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相关指标。

(三)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与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下,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建立的面向建设世界工厂与制造业大国所需人才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处理好培养基础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关系,在现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之上,叠加、融合、创新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结构与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一是要对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进行监测评估,推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水平要逐步向其他高收入国家或发达国家看齐,逐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升至80%左右。二是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指标监测。当前,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具有典型的金字塔形特征,又称为多锥体结构,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人才培养存量中比重偏小。因此,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要求全面布局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协同育人,紧跟世界科学前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构建可引导教育结构改革指标。例如,增加促进教育生态环境向好发展的指标;有利于促进改变教育中功利主义倾向的指标,例如,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指标、学校教育创新性指标、教育的可持续性指标,等等。四是有反映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文化氛围与制度体系的指标,例如,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留存策略、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等指标。实现扎根中国大地,依靠教育加强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人才支撑。五是要有反映“德育”成果的指标,例如,衡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区活动参与度,等等。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六是要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把数字化提升到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指导新时代教育指标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数字文明时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化,必须正视在此条件下教育与学习实践的变化,关注数字文明时代的教育改革问题,运用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新技术作为教育的内在基础和物质支持,指导建设新时代新型教育体系。

(四)教育投入与保障指标体系

一国的教育投入水平直接影响其进步和繁荣,高水平的教育投入有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有能力应对复杂挑战。教育投入水平与教育保障体系密切关联,建设高质量教育保障体系是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与前提。国家的教育投入是其在全球竞争力的表现因素之一,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将各国的教育投入水平作为其教育评估体系中的重要维度之一,致力于对教育投入及其结果的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投入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指标体系日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投入指标的建构要求更加多元、立体和清晰。要建立健全立足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保障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政策保障、教育投入保障、师资队伍保障、教育监管与监督保障以及教育技术保障等指标,保障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创新政策决策、执行与评估活动的指标,充分体现国家与地方教育政策的科学性、民主化、协同性与规划性、全局性等要求,为教育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政策保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基础指标,包括教育人力投入评估、教育物力投入评估、教育财力投入评估、教育财力投入分配评估等,保证教育投入供给满足教育发展基本需求,提供教育投入保障。三是要有评估教师资源分配的指标,提供师资队伍保障。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因素。四是要有衡量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确保教育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和效率。目前,各国的教育投入水平均稳步提升,教育投入的效率是提升各国教育表现水平的关键。通过对教育投入指标的评估了解教育投入的规模、结构和效果,了解教育投入的回报与效益,分析教育投入与学生成果间的关系,评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从而找到提高投入效益的潜在机会。五是要提高教育系统的透明度和问责制,重新界定教育公平的新时代内涵,创新评估教育公平的指标。要促进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对教育资源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保护公共利益。六是要正视数字文明时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变化,将信息、技术、科技等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融入教育投入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在评估内容方面,要紧紧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面向建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丰富教育投入元素。在评估方法方面,要利用数字化时代先进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数据资源,更加全面立体地对教育投入水平进行评估。

(五)中国特色教育指标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先导、重要支撑、有效途径和基础工程,具有战略意义。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一是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基本原则,包含有评估教育政策执行情况的指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从评估教育政策执行效果入手,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保证教育培养的是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二是要响应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设立衡量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指标,不断输出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三是要紧紧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教育指标体系中,可增加评估学校与当地社区、家长、企业和其他组织合作的指标,扎根中国大地,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青年学生与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相链接。四是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建设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其重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进行指标体系建构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构建全面立体的教育指标体系。五是要增加衡量劳动教育与美育成果的指标,加强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例如,实际劳动表现、团队协作能力、劳动态度表现等指标。要引导青少年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劳动,领会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培养劳动素养以实现全面发展。六是要具备衡量红色基因与革命文化传承度的指标,传承红色基因。例如,红色教育活动参与度,等等。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发展历史进程中沉淀的丰厚的红色基因是我们珍贵的、特有的教育资源。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建设要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大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表1 教育强国指标体系表

文字文稿7_01

(作者:刘复兴,js3845金沙线路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董昕怡,js3845金沙线路博士研究生。原文载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5卷第1期)